重庆巴南:风险预警模型赋能 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安全的交通环境是群众平安出行的基本保障。相较于城市,农村往往受制于地理位置、交通设施以及群众安全意识等因素,交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让农村道路走得安全?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导向,将综合治理作牵引,于2024年1月自主研发上线了“农村交通风险预警模型”,仅不到半年时间,全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58.33%,是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创新科技治理模式——

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南部,农村道路4600余公里。

日常生活中,部分农村居民安全意识淡薄,不戴头盔、超员、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农忙时违规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载人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加之传统的执法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做到全区域、全时段覆盖,农村交通安全治理长期存在时空盲区。

为解决这一难题,巴南交巡警充分调研辖区农村交通安全情况,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自主研发了“农村交通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农村交通违法行为自动抓拍和违法人员信息识别,将数据推送至预警模型后台进行判定,最后下发至派出所和镇街“道安办”进行及时处理。

为顺利推进预警模型落地见效,全区农村道路配套建成电子警察设备740余处,全面升级92个劝导站视频监控,用电子眼替代人眼,让监控抓拍弥补了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上的时空缺陷。

南泉街道鹿樵路以前没有安装电子警察设备,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全靠民警值守,耗时费力。自从预警模型上线后,这一路段的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5月19日上午,黄某驾驶农用三轮车行驶至该路段时,被预警模型抓拍到违规载人的违法行为。巴南交巡警收到预警后将情况传递给辖区派出所,派出所随即联系黄某,告知其交通违法行为并开展法制教育。由于处理及时,原本打算过两天继续用农用三轮车载人的黄某当即表示不再载人,一定遵守交通法规。

截至目前,“农村交通风险预警模型”已预警、推送、处置交通违法行为3200余条次。预警模型整合对接车辆数据库、车驾管系统等“静态数据”,实时抓取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动态数据”,日均汇集数据480余条,形成了传输高效、标准规范的全息动态数据资源库,为巴南区数智警务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多元协同联动基层治理——

夯实农村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巴南交巡警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与辖区派出所、镇街“道安办”共享预警模型生成的违法数据,积极推动农村交通联动治理,形成“交巡警全面统筹管干线、预警模型抓拍管路面、‘道安办’履职入户管源头”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夯实农村交通安全基础。

“我们拿着预警模型抓拍的违法行为照片去做安全宣讲,震慑力和说服力都明显增强,给我们的宣传劝导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巴南区东泉镇“道安办”工作人员许亨娅表示。

以前,“道安办”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发布倡议短信、开院坝会等方式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工作,收效有限。现在,工作人员拿着预警模型抓拍的违法行为照片,直接面对当事人进行安全教育,成效立竿见影。“看着自己的违法照片,当事人也不再多辩,反而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积极接受处罚,光‘交通安全承诺书’就有1000多人签订。”“道安办”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此外,工作人员还会在经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交通违法照片作为入户宣传的一部分。群众纷纷表示,相比单纯的“填鸭式”宣传,周围人“以身试法”的警示作用显得更为见效。

数字赋能精准防控——

助力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提档升级

“过去在赶场天、节假日我们主要靠经验判断哪些路段该增设临时执勤点,或者哪些路段需要提前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但辖区全域的把控、工作指挥研判还是存在明显短板。”巴南交巡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依托“农村交通风险预警模型”,交巡警可以及时分析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高发路段,助力提升路面勤务、执法整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精准度,防患于未然。预警模型的融合运算功能还可以帮助交巡警实现农村交通数据分级分类管控和预警工作运行,全方位动态感知,全流程精准溯源。

自“农村交通风险预警模型”启用以来,巴南区农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68.18%,农村交通违法同比下降40%以上,头盔佩戴率达到90%以上,真正做到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热门相关:弃妃不承欢:腹黑国师别乱撩   霸道女皇爱上我   原始性犯   千夫斩   汉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