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李永皇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讲好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故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表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团结奋斗中前行。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英勇斗争中,也体现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就是要弘扬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各族群众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一是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媒体传播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历史教育,讲述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和感人故事使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团结奋斗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团结奋斗意识。二是开展共同参与活动,深化团结奋斗体验。共同参与活动是传承和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深化对团结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三是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团结奋斗成果。要不断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繁荣故事,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就是要展示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形成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美好图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发展。一是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要设立民族文化交流基金,精心拍摄、推送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和电视访谈节目,组织民族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二是推动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要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产业联动,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逐步缩小各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三是开展社会互动,增进情感交融。社会互动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渠道。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民族歌舞会、民族服饰展、民族美食节等活动,增进各族群众间的文化与情感交流。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一是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深化理论研究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前提和基础。要汇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系统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构建一套彰显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二是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创新宣传方式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关键。对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打造多元化的宣传矩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强化实践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实践行动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落脚点。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到各地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开展经贸合作、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方式,让各民族在共同繁荣发展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与温暖。
(作者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24ZLJD06〕阶段性研究成果)
1今日热点
唐山市路北区:坚持“三个聚焦” 优化营商环境
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圆满收官
赛百味中国: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计划新开至少两百家店
好品易链召开数字化产品新闻发布会
旭辉集团:如“PR旭辉03”额外增加9个月宽限期的议案通...
第十三届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与第二届商城国际采购商大会货满堂专场完美收官
小编精选
- 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专家这样说
- 深圳龙城CC创意街区:老厂房成“新网红”
- 小马智行拟赴美IPO:上半年亏损收窄两成,全无人自动驾驶日均订单超15个
- 湖北荆门:中心城区购买新房可享受100%契税补贴
- “畅神·大千气象”全国中国画名家海南三地邀请展第二站开展
- 组图|河北滦南:继承革命传统 争做优秀少年
- 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政务“小窗口”回应群众“微心愿”